赵前程,男,教授,中共党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一级学科负责人,校海洋动物食品高效利用创新团队负责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农业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高端人才,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担任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海洋健康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大连市特色海洋功效成分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辽宁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大连市食品协会副会长等。
赵前程主要从事海参和贝类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近10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重大项目课题(任务)及省市科技项目近30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10余项,获授权并转让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80余篇,在Food Chemistr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顶级期刊等SCI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海参的营养与精深加工技术》,副主编《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与产业化》,参编《Marine Proteins and Peptide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pplications》、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水产品加工学》参编中文教材2部,主持水产行业标准1项。主持“海参高值化加工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和“特色贝类高值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分别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海参高质化加工关键技术”获大连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完成人获得辽宁省科技奖3项,大连市科技奖1项,为我省海参及特色贝类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每每挑灯夜读,是为丰富自己的源头;每每戴星批阅,是为灌溉无知的田野。他,以德为先,以勤为本,以身作则,走在素质教育“德育”的最前列;产学研教相结合,探索出课程改革新路径;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学科带动专业谋取新发展。他兢兢业业,在教学创新的道路上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以德育人,启发式教学引领潮流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个人细小的行为上。执教以来,赵前程教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他重视培养学生品德和综合素质,以身作则。他积极开展“课程思政”鼓励同学们把遵守道德准则等宝贵的道德品质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课堂上,他幽默风趣,注重启发性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活跃又轻松;实践中,他善于运用案例教学,结合食品生产的实际,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便于理解和使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他不照本宣科,除了让同学们学到基础书本知识,还自觉总结学习方法、补充科技前沿知识,每次课件都精益求精仔细检查很多遍,生怕遗漏最新的知识点。
课堂外,他不仅传道受业解惑,还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同”他修身治本、以德树人,言传身教,引导同学们努力学习,刻苦奋斗,不负时光,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他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广泛吸纳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赵老师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一批又一批学子受益匪浅。
产教研融合,开拓教学新路径
赵前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教学中注重产教研融合发展,开拓出高校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省一流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核心课程教学中,他根据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增加了许多课程设计的环节。
他曾多次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实地参观学习,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讲解,让学生从校园走进车间,更进一步了解实际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与体系管理。同时,他结合辽宁省特色水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HACCP体系分析,让学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现场模拟案例,把整个操作流程转换成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学生通过模拟体系审核中的角色来更好地理解质量体系管理。既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也增加了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他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在线教学的新模式。运用学校在线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及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将企业生产线加工现场短视频,车间、产品照片、科研项目开发的科技成果,制作新产品路演视频等资源共享在教学资源平台,克服了现场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了“随时”和“不间断”的学习环境和扩充知识的平台,使“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得以落实,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这门课。
注重“教研相长”,努力投身于科研竞赛项目的实践中。他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承担多项省级教改项目,获得省级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教材2部。教研成果推广到食品学院3个专业,带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大量涌现,形成了创新创业良好氛围,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赴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比例超过40%,行业内就业率超90%。
科研反哺教学,学科带动专业
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利用学科优势带动专业的整体发展。在海洋生物相关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赵前程教授在黄渤海特色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功效成分开发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他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项目,围绕产业需求,开展海参和贝类传统加工工艺改进,高附加值海洋功能食品研发,水产品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研发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蒸制海参,开发了高弹性扇贝糜制品和天然海鲜调味料,产品已产业化生产。
科研反哺教学”在于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可以将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他将科技成果和国际科技前沿知识融入课堂,将实践环节、创新创业环节、毕业论文环节融入科研项目当中,营造“教研相长”,突出课程特色,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他利用自身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组织建立多个校企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早日了解生产实际,为进入生产企业工作提前打好基础。
作为学科带头人与学院负责人,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将学院的科研、学科、平台优势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育人水平和人才质量;加强校内外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方式,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赵前程教授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是学生生活上的益友,他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态度感染着每位学生;他始终走在教学科研创新的前列,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新型教学方式教学;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研相长,言传身教;他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深耕探索最新理论前沿,他对待学习科研的认真态度,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成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