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宽,女,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38年潜心一线教学工作,曾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2年,见证了学院建设发展的全过程。现任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岗位专家、辽宁省首席专家,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两次被大连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优秀人大代表”,曾获第五批大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往往很多的热爱都与知行合一的坚持有关,因为当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中,精神就会从简单琐碎的生活中得到升华。这也同样适用于教书育人。拼搏与斗志,跬步与坚持,海藻专家汪秋宽教授三十八载来凭着对学生和科研的挚爱,在蓝色海洋中奋勇遨游,执着奉献。
树立教学哲学,宽厚拼搏
汪秋宽以德立身,教书育人,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职责。多年来,她主讲食品罐藏工艺学、食品冷藏工艺学、水产利用化学等课程。作为主要参加人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或参与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9项,发表教改论文9篇,主参编教材4部。
她热爱教学工作、关爱学生、厚德博学、深入浅出,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多年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她发现只是爱学生是不够的,必须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逐渐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目标”的教学哲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她积累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她在食品罐藏工艺学课程教学中,以实际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3年的实施收到很好的效果,并由此编写了《食品罐藏工艺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她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用学生之间易于理解的语言及方式将课堂的重点内容加以吸收。她注重将专业知识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引入,善于问题导入方式授课,通过课程论文书写、课程实习、实践活动等,以此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她的教学风格与效果受到学校督导组、同行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始终坚守教学一线、默默耕耘的她,热爱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带领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丰富硕果。作为首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在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引下,她与学院教师一道实现了从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升格为学院的目标。先后申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新专业,增设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她任职期间,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平台实现了零的突破。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检测科技服务中心的成立就是她和老师们努力拼搏的美好见证。
科研反哺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汪秋宽严谨治学、勤于进取,在专业领域、课程领域积极了解掌握国内外前沿发展状况,通过主持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深入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产品开发的研究工作,以此反哺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长期以来她和她的科研团队从事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特别是海藻加工高效利用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以及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在海带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水产品综合利用领域主持完成了国家支撑项目、国家引进农业先进科学技术“948”重点项目、农业科技转化项目、农业农村部农业公益项目、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蓝色粮仓”课题等二十多项国家课题。特别是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技术、构效研究、功能保健食品研究等领域,研究开发了系列保健产品。2008年,汪秋宽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成果“海带加工综合利用系列产品关键技术”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针对我国的褐藻高产量、而经济收益低的低端运行状态,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汪秋宽团队培育了新的优质褐藻种质资源,创建了笼目海带人工育苗、栽培、高效综合利用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从源头上解决高附加值产品及优质褐藻原料短缺的问题,拉动褐藻产业的发展。2020年,她以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冷水褐藻培育与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科技成果又一次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她善于通过团队定期的交流会议等培养带领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她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及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为学生接触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前沿提供媒介,为科研反哺教学提供载体。她乐于带动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培养,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一批优秀本科学生选择与科研内容相关方向作为双创活动及科技类竞赛主题。近五年以来,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30项,获国家级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二等奖2项、省级食品创新大赛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实现了本科生论文选题科研工作全覆盖。
建平台,潜心学科专业梯队建设
学科专业梯队的建设是学科专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发扬光大的基石。作为学科专业的带头人有责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年轻教师,做好学科专业梯队建设。通过搭建教师教学科研发展平台,推进教师教学改革研究,加强课程群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她与她的教学团队先后获批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检测科技服务中心、省级“食品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团队利用高水平平台的有利条件和定期的交流讨论,提升了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带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结合平台建设和梯队建设,汪秋宽与学院教师一道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群以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要求、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生物化学类课程群、食品分析与检验类课程群、食品工艺课程群和食品工程课程群。每一课程群又形成紧密的课程组,教师团队通过紧密交流发挥教授传帮带的作用,教授、青年教师通过互相听课学习,加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高效互补地连接课程之间的衔接。通过教学改革、团队严谨治学,互相交流促进,团队教研教改工作水平明显提升,近3年承担省级教学项目5项、校级项目9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试点项目2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6篇。形成了教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加强了梯队建设,为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士不可以不弘毅”,汪秋宽教授在她挚爱的教学科研岗位,坚守着她的人生信仰,为国家培养着一批又一批蓝色英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之路上,她默默坚守、继续前行……